深圳万丰医院 > 了解医院 > 媒体播报 >

【晶报】用错药=毒药 再次敲响用药警钟!

发布时间:2014-10-13 14:59 浏览

  【晶报】用错药=毒药 再次敲响用药警钟!   张大爷6年前患上了糖尿病,平时血糖靠注射胰岛素勉强稳定,医生的叮嘱他晚饭前注射12个单位胰岛素,由于中午多吃了一些事物,张大爷担心血糖飙升,于是注射了20个单位。结果由于低血糖被送进医院……
 
  这样的事例常有发生,很多人认为“久病成医”,给自己当起了“医生”。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调查认为,我国居民用药存在严重误区,迷信用药、错误用药的现象十分严重。一项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,其中死亡的有20万人,是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。
 
  是时候敲起用药“警钟”了!
 
  用错药=毒药 错误用药后果严重
 
  我国很多居民对于用药存在很大的误区,用药虽然便捷,但是少用错药对身体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。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,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死亡,可见错误用药的后果之严重。
 
  举个例子,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的患者,经常会因为错误用药而导致不良反应。绝大多数的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,但是一些患者经常“自我诊断”,认为自己没有高血压的症状,或者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,结果导致耐药或出现不良反应,甚至心衰危及生命。
 
  “药罐子”泛滥 过度迷信药物危及生命
 
  我们常常会说到“药罐子”,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,以老年人居多,很多人咳嗽或不舒服了就吃点消炎药,腿疼抽筋就贴点膏药。老人们过度迷信药物的作用,甚至已经到了“痴迷”的状态。迷信药物并非老年人的专利,一些年轻人也动辄服用抗生素或输液,从而产生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。
 
  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,86.7%的受访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。在服药过程中,69.7%的受访者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。一些人身体不舒服就认为有炎症,盲目服用消炎药。另外,一些人出于预防或养生的目的,也服用药物,甚至没病乱吃药。【对此有疑问,点击让专家解答···】
 
  破除迷信,树立正确用药观。
 
  正确使用药物与公众健康素养和观念有关。一些日常用药的规范必须了解。比如长期服用止痛片会产生不良反应,还有可能错过诊治疾病的最佳时间;每次服用止疼药物最好不要超过3天,若出现不良反应,应立即停药,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。
 
  此外,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,不需要嚼碎。但有一些特殊的药物需要嚼碎,如酵母片等应嚼碎服用;胶囊剂应口服,如果将胶囊中的药粉倒出来服用,有些刺激性的药物还会灼伤口腔与食道,对患者身体造成额外的损伤。
 
  万丰医院专家建议,日常用药应避免“经验主义”,要详看药品说明书中的适用症、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,遵循医嘱,破除药物迷信。同时,建议各药店配备有资质的药师来指导居民用药,提高药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,以保障居民的用药安全。
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