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原体肺炎、秋冬季流感双重袭击!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该如何应对?
发布时间:2023-11-11 17:04 浏览
支原体肺炎
流行性感冒
进入11月,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了高发季,尤其是流感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不在少数,甚至存在混合感染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“支原体肺炎”未息,“秋冬季流感”又起,面对这“来势汹汹”的呼吸道传染病,我们该如何应对?
支原体肺炎和流感怎么区分
进入秋冬季,呼吸道传染病-肺炎支原体感染频频冲上热搜。患者中儿童居多,但也有不少成年人“中招”,特别是中老年人。专家预计,11-12月份肺炎支原体将迎来感染高峰,需警惕肺炎支原体与腺病毒、肺炎链球菌等其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混合感染。
目前,很多家长因孩子出现反复发热、夜间干咳不断等症状而紧张不已,分不清到底是普通感冒,流感,还是支原体肺炎。今天,我们就来和大家说说。
什么是支原体肺炎?
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。支原体是一组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微生物。目前已分离出150多种,其中大部分不致病。人体分离16种,明显致病5种,肺炎支原体就是其中之一。
支原体肺炎最初有几天到一周的无症状期,然后出现乏力、头痛、喉咙痛、肌肉疼痛、明显咳嗽,发作性干咳,夜间加重,也能产生脓痰,典型表现为持久性的阵发性剧烈咳嗽。一般是中等发烧,也可能不发烧。可伴有鼻窦和耳痛,也可伴有气短和呼吸困难。
各年龄段人群均对肺炎支原体易感,其中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好发。
尽管感染人数增加,但与其他细菌性、病毒性肺炎相比,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症率、病死率普遍较低。
什么是流感?
流行性感冒,简称“流感”,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。
普通感冒以打喷嚏、鼻塞、流鼻涕、咳嗽为主,而流感则全身症状较重。流感一般表现为高烧、全身症状严重、但呼吸道症状不严重、出现畏寒、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全身疼痛等表现。体温可达到39℃-40℃,一般持续2-3天后逐渐减退。
流感可以在任何年龄、性别和职业群体中传播。
孩子感冒发烧了,如何应对?
Q:孩子如果只是感冒导致的发烧咳嗽,是不是也要早点儿用抗生素?治晚了会不会就变成肺炎了?
A:不要盲目用药
如果是普通感冒,过度使用抗生素,会有一些药物副作用及耐药的风险与弊端。而肺炎支原体本身没有细胞壁,所以常用的青霉素和头孢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,以及常见的抗病毒药物都对其无效。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用药。
注意日常防护、及时就医
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,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人类的下呼吸道,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。如果孩子发热、咳嗽症状重,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,避免病情延误。
此外,为了预防流感和感染肺炎支原体,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注意勤洗手,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,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