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万丰医院 > 内科 > 心脑血管 >

冬至大如年,冬至养生看这里!

发布时间:2016-12-22 09:07 浏览

  12月21日 星期三,农历丙申年,十一月廿三,冬至。宜: 订盟 纳采 祭祀 祈福。

 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。冬至过后,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,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,冬至后,白昼渐长,阳气回升,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。

  俗话说,"今冬进补,明春打虎"。冬至有进补的习惯。传统认为,在冬令进补,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,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,来春就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。

  冬至养生:做好“一躲二养三补四防”

  一躲:躲寒躲冷

  冬至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,人极容易受寒,也容易生病,所以,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“躲寒、躲冷”,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,特别是中老年人,应注意保暖。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发病率会猛增,患心血管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,患“中风”者增多,要提高警惕。

  建议:冬至养生讲究“去寒就温”、“无泄皮肤”,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,注意头部、脚部和颈部的保暖,避寒风,避冷水,避生冷饮食。

  二养:养阴养心

  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,保养精气,做到养精蓄锐,有益于防治疾病。

 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,切忌过于运动出汗,同时冬至“养心”也很重要,应避免过于抑郁,思虑,避免长期“超负荷运转”防止过度劳累,积劳成疾。

  建议:冬季养生,要静神少虑,保持精神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不患得患失,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、多晒太阳、泡脚、天灸、膏方等方式,更好地养生。

  三补:滋阴潜阳

  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“药补不如食补”。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。而饮食调养则是最主要的调养方式。生冷少食、燥热不宜,滋阴潜阳的食物最为上等。

  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,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,无疑会让大家接受。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,中医又分为几大类:

  温补类食物:如鸡、羊肉、牛肉、鲫鱼等,可配枸杞、马蹄、甘蔗等同煮,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。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,容易上火。

  平补类食物:如莲子、芡实、苡仁、赤豆、大枣、燕窝、银耳、猪肝等,这些食物既无偏寒、偏温的特性,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。

  滋补类食物:具有滋阴益肾、填精补髓的功效。主要有:木耳、黑枣、芝麻、黑豆、龟肉、甲鱼、鲍鱼等。

  建议:天寒地冻,首选温补类食物。吃饭的时候宜少缓,少量多餐,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。应注意“三多三少”,即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纤维素多;糖类、脂肪、盐少。食宜温热熟饮,多吃坚果类食物,可御寒、补肾健脑、强心健体。

  四防:防流感、心脑血管疾病

  1、防流感

  流感病毒有惊人的传染力,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,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。因此,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,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,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;其次,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、注意休息、补充维生素C等;另外,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。

  2、防心脑血管疾病

 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所以,注意保暖、按时服药、加强检查、注意饮食、加强锻炼、保持乐观情绪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很重要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,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,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。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、跳绳、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。

  此外,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,当出现呼吸困难、肢体麻木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深圳万丰医院急救电话0755-84862531

  今天是2016年最后一个节气“冬至”,寒来暑往,带走了时光,却带不走心境,花开花落,季节变换,在岁月里水乳交融,岁岁年年,轮回不止,勾勒出二十四节气,蕴含其中的,是我们对生活的探寻,对时间的敬重。